近日,一場大雨過后的遷安,大湖美景碧波蕩漾、公園池水碧綠淙淙,滿城清爽,滿目蒼翠,“海綿化”的遷安讓“小雨不積水,大雨不內澇”變成了現實。
作為全國首批16個“海綿城市”建設試點中唯一一個縣級市,遷安從湖泊水系到公園綠地、從城市主干路到街頭巷尾、從公建區(qū)到社區(qū),每個角落都發(fā)生了深刻的變化,“海綿城市”已經從一個陌生的詞語,漸漸融入城區(qū)建設發(fā)展的方方面面,在悄然改變遷安人生活居住環(huán)境的同時,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、可借鑒的海綿城市建設“遷安模式”。
日新月異,海綿城市建設引領遷安城市建設提質升級
遷安海綿城市試點區(qū)共計21.5平方公里,其中老城區(qū)7平方公里,新城區(qū)14.5平方公里,計劃總投資24.56億元,實施城市低影響開發(fā)、內澇防治、水質改善、供水保障與能力建設5大類共189項工程,力爭通過這些項目的建設實現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76%,排水防澇保證20年一遇暴雨不成災,同時城市水環(huán)境得以明顯改善,三里河水質達到Ⅳ類水平,最終實現“小雨不積水、大雨不內澇、水體不黑臭、熱島有緩解”的目的。
為實現這一目標,該市從構建城市生態(tài)格局出發(fā),對河流、湖泊、濕地、溝渠等水敏感地區(qū)進行重點保護,對受到破壞的水生態(tài)進行恢復和修復,讓城市湖泊水系、公園綠地等“海綿體”發(fā)揮作用。同時,對城市的排水管網進行雨污分流改造,通過自然和人工相結合的手段,實現雨水自然積存、自然滲透、自然凈化,進一步提升“水城”的水環(huán)境質量。
河水清了,湖水美了,綠地多了。這種將民生問題與城市建設結合起來的“海綿化”改造,進一步補齊了不同區(qū)域之間的基礎設施短板,讓人們從身邊變化中切實感受到了城市建設的提質升級。
內外兼修,生態(tài)建設實現人水和諧
“這幾天的雨一直斷斷續(xù)續(xù),昨天晚上傾盆大雨持續(xù)了一個小時。早起帶孩子出來玩時才發(fā)現海綿城市效果這么好,路上一點積水都沒有。” 7月16日,家住遷安君和廣場小區(qū)的小范不停地為海綿城市建設點贊。
300立方米的蓄水箱掩蓋在花草之下,遍布君和廣場小區(qū)。降雨來臨時,部分雨水流入下沉式綠地,經過滯、蓄、滲,更多的雨水通過植草溝匯流至雨水花園及雨水收集回用系統(tǒng),存水經凈化后,隨時等待被循環(huán)利用……日前,首屆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創(chuàng)新典范項目“中國特色海綿樣板”確認名單發(fā)布,君和廣場小區(qū)成為全國11個“小區(qū)樣板”中的一個。
行走于遷安的大街小巷、廣場社區(qū)、公園學校,下沉式綠地、雨水花園、植草溝等低影響開發(fā)設施隨處可見,“小橋流水”景觀已成為遷安社區(qū)“海綿化”水體收集利用的一個典范。
在歷時三年的海綿城市建設中,遷安在21.5平方公里的試點區(qū)范圍內,對130余個建筑小區(qū)、城中村、公建區(qū)、道路廣場進行了海綿改造,對約50公里排水管網進行雨污分流,基本消除內澇積水點41處,有效解決了試點區(qū)的內澇積水問題。
開拓創(chuàng)新,打造縣級海綿城市
“利民之事,絲發(fā)必興;厲民之事,毫末必去!各部門及建設單位要高度重視,不惜一切代價,調動一切積極因素,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,科學安排施工,確保按時、按質、按量完成工程任務。”遷安市市長韓國強多次強調。
2015年3月27日,遷安通過三部委競爭性評審,成功入選全國首批16個“海綿城市”建設試點城市。三年來,哈爾濱裝飾公司,該市從縣級城市自身短板出發(fā),將一系列問題及挑戰(zhàn)逐漸轉化為一項項落在實處的系統(tǒng)化海綿建設工程,開拓出一條符合縣級城市的“親、清”水城之路,摸索出了以“一個規(guī)劃管全局、一個大包清責任、一個基金做支撐、一個服務滿三年、一套制度做保障”為核心的海綿城市建設體系。
與“海綿城市”建設同步建立起來的遷安市海綿城市一體化信息平臺時刻監(jiān)控水質、流量、液位等重要系統(tǒng)信息,為后期考核、運營等提供依據,讓遷安海綿城市智慧化管理成為現實。
據悉,通過先行先試、理論引導、科研實踐、摸索總結,遷安最終將形成京津冀缺水地區(qū)水生態(tài)修復典型示范、新興城市水資源保障示范、新老城區(qū)整體海綿推進示范,為我國北方縣級城市海綿建設提供“遷安模式”。
(來源:河北經濟日報)